历史学是华南师范大学1933年建校之初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在其早期历程中,杜国庠、罗香林、罗倬汉、唐陶华等老一辈学者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关履权、关文发、曾醒时、陈周棠、谢放、李凭等前辈学者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05年,在历史系的基础上,成立历史文化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工54人。在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2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0人。另有学校特聘教授3人,兼职教育硕士导师35人。学院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1人。学院教师在多个全国性的组织中担任学术职务,其中,陈文海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会长,陈长琦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左双文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常务理事。在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学院已形成若干具有鲜明特色的重点研究领域,如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明清史、中华民国史、宗教史、地区国别史等。
学科体系
学院拥有历史学本科专业,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历史学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历史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历史学人才培养体系。历史学本科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中国史和世界史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教研平台
学院下设历史学系,并设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和教学实践基地,其中包括与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作成立的“中华二十四史研究中心”,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共建的“华南地方史志研究中心”,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建的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校级研究机构“华南宗教研究中心”,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建的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此外,学院还设有多个院级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2011-2016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及后期资助项目2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项,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哲学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重要出版机构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有5人获得7项省部级社科成果奖。
国际交流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学院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与境外多所知名大学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如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四大学、里昂第三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伯明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学院教师大都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并与国外学者展开实质性的学术合作。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前往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地访学或攻读学位。同时,学院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目前,有来自埃及、土耳其、蒙古、越南、柬埔寨、不丹、斯里兰卡等国数十名留学生在我院中国史和世界史各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社会服务
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及优势,积极从事社会服务工作,连续多年承担“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置换培训等项目,对省内外中学历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与广东省方志办以及海南省方志办合作,系统展开地方志干部培训,在地方史志人才培养、地方史志研究以及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